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体育教学  教学大纲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观念,提高体育课程质量,发展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高等学院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需求,对原有的教学大纲重新进行修订。本次修订重点突出创新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每位学生至少学会两项以上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挖掘学校体育在学生道德教育、智力发展、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中的多元育人功能。

一、体育课程的性质及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

大学体育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体育课现已成为培养创新人才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贯彻“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任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以及对体育欣赏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从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体育课程目标

(一)运动参与目标

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对他有运动的认识,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级其存在的价值,以及其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同时能够结合个人实际,制定适合自身的健身运动处方,培养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欣赏水平。

(二)运动技能目标

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在体育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结合本人实际,掌握至少二项以上运动项目的运动技能,使之作为终身锻炼身体的时段,并达到较高的水平,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身体健康目标

根据具体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专业特点,通过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安排适当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从而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学生的生理健康。

(四)心理健康目标

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在运动过程中,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良好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五)社会适应能力目标

根据体育课程的特点,通过练习中学生角色的互换和伙伴的不断变化,以及竞赛中的对抗与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体育课程内容及设置原则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每学期均开设理论课,理论不仅有大学体育普通理论课,还有各专项理论课。通过理论学习,使之与运动实践结合起来,以理论指导实践,一实践促进理论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从而到达学生能够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身体锻炼,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

(二)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原则

在专项项目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学校场地、器材,以及师资队伍状况,充分挖掘学校体育资源,尽可能多开设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和文化底蕴厚实的体育运动项目,以便能够选到自己真正喜爱的项目。同时,为学生选择专项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

(三)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原则

所设置的运动项目能够与当代大学体育的发展相适应,各运动项目的教材内容能够反映本运动的最前沿动态。同时还要考虑到大学生这一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他们运动能力等实际情况,内容安排力求做到既科学,又能被学生所接受,增设一些热门课,加大学生学习兴趣和选择空间。

四、体育课程设置

(一)我校体育课程设置分“体育基础课”(体育1)和“体育专选课”(体育234)两大类。另外,为病、残以及先天不足学生单独开设“体育保健课”

1.体育基础课:该课程面向所有新生第一学期课设,课程分二部分供教师选择①田径:身体素质测试,②武术:24式简化太极拳。

2.体育专选课针对有专项特长或对某个专项有学习兴趣倾向的学生而设立的。开设项目由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武术、定向运动、男子健美、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花样跳绳、散打等十五个项目,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分项。

3.体育保健课的课程主要针对部分身体形态异常、病、残等特殊情况的学生。参加本班的学生需持校医院(县级以上医院)证明,并得到教务处、体育教研部的认可后方可入班学习。

(二)学时分配

大学体育必修课程授课对象为一、二年级的在校统招全日制学生,共4学期,计116学时,其中第一学期26学时,其它三学期30学时。

附各学期参考学时表

学期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考试(学时)

总学时

2

20

4

26

3

23

4

30

3

23

4

30

3

23

4

30


五、体育课成绩评分标准

体育课成绩由学习态度、专项成绩、专项素质、体育理论四个部分组成。依据各专项特点,采取定量与定性评分相结合的评分办法。各学期考核项目及其所占成绩比例见表1

1 各学期考核项目及占学期总成绩的比例一览表


考核

内容


学期

实践部分

体育

理论

学习态度(含出勤、课堂表现)

运动技术

(达标、技评)

身体素质

(心、肺)

考核项目

比例

专项素质

比例



(一)体育1

(二)太极拳

0.4

专项素质

0.3

0.1

0.2

体育2

0.4


专项素质

0.3

0.1

0.2

体育3

0.4

专项素质

0.3

0.1

0.2

体育4

0.4

专项素质

0.3

0.1

0.2

六、体育课程教学管理

(一)开课对象与授课内容

本《大纲》的开课对象主要为在校大学一、二年级的大学生,授课内容按《大纲》规定进行;预科班的学生按《大纲》中综合班同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授课。

(二)学生出勤管理办法

学生在如何一学期内无故旷课累计超过本学期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取消其本学期体育考试资格,并按不及格处理;迟到、早退1次扣1分,旷课1次扣3分,其中病假需持校医院或县级以上医院的证明,事假由所在院分管辅导员或班主任签字并盖章,否则按旷课处理。

(三)体育课的安全要求

由于体育课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在上体育课期间,须穿运动服、运动鞋或宽松、便于运动的衣服,贵重东西要妥善保管。

(四)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本着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的宗旨,尽职尽能,认真备课,上好每一次课,若发现教师在课间有发生违反学校或体育教研部有关教学的规定,则按照学校及体育教研部有关规章、制度进行相应处理。














福建工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组

20164



Top